通知公告: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申报公告    10-13          关于开展2023年科技成果登记的通知    10-08          关于转发《甘肃省教育厅关于申报霍英东教育基金会2023年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及教育教学奖的通知》的通知    09-11          关于转发《甘肃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甘肃省知识产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09-07          转发《关于2023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09-06
 
 
 学校主页 
 本站首页 
 部门简介 
 学术委员会 
 项目管理 
 平台管理 
 成果管理 
 通知公告 
 科研快讯 
 学术活动 
 文件制度 
 成果推介 
 推广创新 
 学术带头人 
 教学科研骨干 
 科普宣传 
 科技协会 
 社科联会 
 
  成果推介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成果推介>>正文
高君智:办好新时代民族高等教育【甘肃日报(理论版)】
2021-05-31 14:38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践行民族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  

作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首要的是提高政治能力,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能力要有具体抓手,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历史使命,才能确保民族高等教育不偏离正确方向。  

高校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高校,政治合格是培养人才的第一要求。要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组织架构中充分体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增强危机意识、斗争意识,认真研究解决教育工作的短板与不足。  

从思政与法治教育来看,习近平法治思想及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民族高等教育的根本遵循,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引领思想政治和法治教育。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抓在日常、润物细无声式地“化育”教育,真正达到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要在实践中探索师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思政教育与法治教育工作,深入践行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培育、锻炼、提高师生政治思维、政治意识、政治觉悟以及法治思维、法治觉悟、公民意识。  

从学科发展创新来看,民族地区目前存在社会发育程度较低、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等现实局限,但文化多样性特征明显、底蕴深厚,生物多样性表现突出、生态地位特殊,旅游资源丰富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发展潜力。民族高等教育特别是办在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要围绕、深耕民族地区的这些潜力与特征,通过学科发展来支撑、引领、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看,要大力推进“五大认同”教育。做好以尊重、欣赏、包容为前提的民族间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文章,拓宽思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大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和文化引领高地,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广力度,进一步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会更加复杂多变。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矛盾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就民族高等教育而言,要切实深化内涵发展,提高治理效能,化解、补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短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服务能力,从而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能力,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与任务有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引导师生在大是大非面前持续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站在为党和国家培养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的时代新人的高度,深化内部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践行民族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  

关闭窗口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科研处®2021    版权所有